魏一鳴教授領銜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016YFA0602600)“氣候變化經濟影響綜合評估模式研究”之成果“共享社會經濟路徑下的國家自主減排貢獻綜合評估:C3IAM模型的應用”,近日,以主編約稿的形式發表于國際防災減災協會會刊《 Natural Hazards 》。該文是《 Natural Hazards 》期刊創刊30年來首篇主編約稿,期刊主編Tadepalli S. Murty教授為此撰文推薦并介紹該研究計劃開發的“中國氣候變化綜合評估模型(the China’s Climate Change Integrated Assessment Model,以下簡稱C3IAM)”及其最新研究成果。該文的第一作者是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魏一鳴教授,項目合作單位國家氣候中心、國家信息中心、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以及偉德國際1946bv官網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等機構科研人員為本文共同作者。
作為當今最重要的環境問題,氣候變化深刻影響著經濟、社會、政治、外交等領域,是全球必須共同面對的重大挑戰。2015年12月通過的《巴黎協定》進一步明確了將全球溫升控制在不超過工業化前2℃這一長期目標, 并將1.5℃溫控目標確立為應對氣候變化的長期努力方向,同時明確了未來全球減排將以“自下而上”的“國家自主貢獻(Intended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以下簡稱INDC)”模式進行。綜合評估模型(Integrated assessment model, IAM)是評價氣候政策最主流的分析工具。國際主流IAM模型團隊作為本領域研究的先行者,為氣候變化政策評估做出了重大貢獻。該文重點考慮了INDC目標下的共享社會經濟路徑變化。
由偉德國際1946bv官網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牽頭,自主研發的“中國氣候變化綜合評估模型(the China’s Climate Change Integrated Assessment Model,C3IAM)”,實現了地球系統模式與社會經濟系統的雙向耦合,致力于探求系統之間的關聯與反饋,在復雜動態系統的未來可能發展狀態下評估氣候政策的影響。C3IAM模型包括“全球能源與環境政策分析模型C3IAM/EcOp”、“全球多區域經濟最優增長模型C3IAM/GEEPA”、“中國多區域能源與環境政策分析模型C3IAM/MR.CEEPA”、“北京氣候中心氣候系統模型C3IAM/BCC_CSM”、“生態和土地利用模型C3IAM/EcoLa”、“國家能源技術模型C3IAM/NET”和“氣候變化損失模型C3IAM/Loss”等七個子系統。該模型的成功研發是多家合作單位聯合攻關,是跨部門、跨行業、跨學科的協同創新的結果。與前人研究相比,魏一鳴等在共享社會經濟路徑情景(Shared Socialeconomic Pathways, SSPs)框架下,將全球問題進一步細化,引入INDC減排目標,評估了2011年至2100年全球12個區域溫室氣體排放和溫度的變化路徑;將中國多區域CGE模型與國家能源技術模型耦合,更細致地描述了中國問題;將全球CGE模型和全球能源與政策分析模型耦合,拓展了傳統意義上的經濟學模型,縮小了全球氣候變化研究在多學科綜合方面的差距。
該研究結果表明,引入INDC減排目標之后,共享社會經濟路徑情景的能源供應規模和結構沒有明顯變化,目前締約國提出的INDC目標對未來溫室氣體排放的約束很小;與此同時,全球地表平均溫度呈現上升趨勢,要實現2度目標,溫室氣體排放需要在2030年之后快速減少;印度、東歐獨聯體、亞洲、中東和非洲等在2020年之后修訂INDC目標時,需要提出更加嚴格自主減排貢獻。
該研究為決策者和社會公眾揭示了2100年氣候變化及其社會經濟影響以及面臨的減緩和適應挑戰,為應對氣候變化政策設計從全球層面延伸區域層面提供了科學基礎。C3IAM模型可用于模擬我國與世界各國在應對氣候變化過程中減排任務分配和投資需求等方面的博弈;評估全球氣候變化對國家農業、工業、能源、基礎設施、人類健康等社會經濟系統關鍵領域的直接和間接影響,并據此制定有效的適應和減緩政策以及國際談判策略。
原文鏈接:
論文: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1069-018-3297-9
主編推薦: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1069-018-3330-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