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交流與合作是學院辦學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不斷提升學院教學和科研水平、培養高素質人才、打造一流師資的關鍵環節之一。
Q1:國際班的教學方式有何特點?為你帶來了哪些好處? 專業課為英文授課,部分課程中文授課+英文授課。提高了英語的聽力,以及因為presentation是英文做的,慢慢就會習慣用英語來做pre和寫結課論文等。 比如計量經濟學、應用統計學等課程都會有結課的大作業或者小組的大作業,需要查找英文文獻和自己用英文完成ppt或者word,這方面是個人認為提升比較大的。在完成上述任務中,也會一定程度提高自己的英語寫作能力。 大三上學期可以進行一個學期或者一學年的交換,主要為德國和美國,也有部分去法國和中國香港的同學。交換時候可以全方位體會到國外的教學體系,時間不長,但經驗寶貴,班內同學們對于出國這一個學期的收獲也大多大于在國內全英文授課的體會。
Q2:在你看來,國際班的培養方式對于你今后的深造和就業有什么好處? 肯定就是英語的提升是最明顯的,出國某種程度上代表更強的自律,因為說實話國外不管是研究生還是交換生,認真去對待和只把它當成一個必須做的事情或者說為了工作要讀的學位肯定還是有區別。功利點說,GPA和學校排名等因素也比較重要,所以大家對學習成績看重的,會很自律地去完成該完成的任務。研究生很多都是如果本科有交換經歷而且有好的GPA,肯定是有加成。如果可以要到教授推薦信,對深造會更好。當然這些都是對于國外的繼續深造,個人覺得對于國內的研究生幫助bonus不是特別大。就業的話也是這樣, 學校牌子好、高GPA在海歸“褪金”的情況下,依然有他的優勢(相比國內研究生),當然這需要個人的規劃和國外學習的努力(加上實習機會再回來更好應該),需要承認海歸回來競爭力并不是高于國內研究生,還是需要看個人以及學校的牌子、知名度和軟硬實力。
Q3:你對于未來的規劃是什么? 暫定赴美國讀master,實習后,根據個人意愿和具體現實情況決定留美或回國。
Q4:對于想就讀國際班的學弟學妹,你有什么建議嗎? 首先想好自己是否適合,英文授課課程深度不如中文班,老師配備會不同。 如果國內讀研究生、考研這樣的,大家普遍反映除了出國交換一學期或一年,區別不是很大。如果繼續海外讀研,個人覺得是更加契合國際班的。 我覺得不管學什么專業,自己都有很多可以拓展的空間。16級國貿全英文或者整個國貿,很多時候排課都并不多。其實可以利用這些空閑時間,多去加強英語/發展自己的專長,不一定是學習,包括閱讀課外書等,都很有幫助。對于英語要有規劃,什么時候考托福、GRE/GMAT,盡量早規劃,不要搞到最后比較倉促。(要吸取學長學姐們的經驗教訓啊....) 專業課老師有時候會講的比較淺,自己有空可以多看看教材以及經濟類的課外書。
Q5:請問有參加過訪學交換的項目?如果參加過,有什么樣的體驗和收獲能和我們分享一下嗎? 赴美交換一學期,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UCSD,位置在加州西南角圣地亞La Jolla區。 國外的收獲:學習上面說過了,自律的提高、要是想要推薦信注意跟professor搞好關系平時、積極一些。 相比國內,國外相對比較看重日常的quiz,相對課堂平時分會比國內多,期末考試占比小于等于國內的通常。像我修的MGT153商業分析課程,就是從第三周開始很多個考試拼起來形成你的總成績,所以相對國內平時更不能懈怠。 生活上就是旅游啊,增長見識,欣賞風景。以及自己做飯水平小幅提升,從會做一點(出國前)到可以自給自足,好吃說不上,但可以自己做一些菜,偶爾不想吃西餐可以自己調劑一下。也加深了和同一個項目同學的情感,在此也給去UCSD的“蟈蟈”們點個贊,哈哈!